“吉刊现象”研讨会在长春举行 上海派出四位同志学习交流

2010-11-16 13:52:00   来源:    点击:

   

柴建民

        近一二年,新闻出版界出现了一种“吉刊现象”。何谓“吉刊现象”,即是在国内期刊界普遍感慨市场竞争激烈、期刊难做的状况下,吉林省的期刊出版业却涌现出一批有品位、有市场、有读者的名刊大刊,全省期刊的整体水平迅速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景象。对此,业内人士称之为“吉刊现象”。
        吉林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文化发展也缺少相对更好的地缘优势。拿期刊业来说,全省238种期刊,远低于上海的620多种期刊,行业规模、实力远不能和上海比,但为什么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却超过了上海?有什么值得我们上海期刊界学习借鉴的地方?“吉刊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9月下旬在长春举行的“吉刊现象”研讨会上,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胡宪武的主题发言,《演讲与社交》、《意林》等名刊的介绍,一些专家学者的分析,使我们深受启发。
        一、实施精品、品牌战略,有制度、机制保障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提出要实施期刊业的精品战略、品牌战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像吉林省那样取得显著效果的还是不多的。通过几年的努力,吉林省42种综合性市场消费类期刊中,期发行量超过10万份以上的期刊已达20种之多,超过50万份的5种,其中一种已过百万份;出版单位总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期刊有5个,并且培育出像《演讲与口才》、《意林》、《杂文选刊》等在国内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期刊近20种。在近150种学术期刊中,有《分析化学》、《社会科学战线》、《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几十种在国内有相当社会影响的知名学术期刊。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吉林省期刊业自觉的发展意识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两年一次的期刊分级评审,使先进期刊不仅取得荣誉和鼓励,还能够取得政策支持,自然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连续两届被评为三级期刊的淘汰制度,使一些相对后进的期刊都不敢懈怠,同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在政策、技术、业务各方面给予的帮助,使得他们主动要求改刊名、改宗旨从而重新焕发成长生机也就有了动力。省新闻出版局对已经形成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期刊“锦上添花”,优先配置其出版资源;对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和成长中的期刊“策马扬鞭”,鼓励其跨地区、跨媒体合作经营,大力拓展品牌价值,延伸产业链条。如对《意林》等刊的大力扶持等。特别是省新闻出版局推出的“名刊认定”、“高校学报质量升级”项目等更是在业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调结构,有胆有识
        期刊好的生不出,差的死不了,这种“不生不死”的状况是我国期刊业的一个顽症。前些年,吉林期刊同样也存在结构不优,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省新闻出版局着眼于期刊总量控制前提下的优化,区别情况,分类协调,指导20多种期刊变更了宗旨或刊名,催生出一批新的市场主体和期刊精品,使一批长期闲置的期刊资源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初步形成了有进有退,进退有序的资源利用机制。
吉林省期刊业在调结构这一问题上,给我们提供的可贵经验可归纳为“有胆有识”。早在2004年,当期刊结构不优,同质化严重这一问题远不如今天这么严重,调结构的舆论环境远不如今天这么好时,他们就提出了实施报刊结构调整,并付诸实施,可谓既有胆又有识。在调结构的具体操作中,首先是立意高远,力求创造优秀文化产品,出精品,创名刊;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认真扎实的市场调查,从读者和市场的真实需求出发,努力捕捉期刊市场新的增长点。从《春风》改刊为《意林》的例子就颇具典型性。《春风》原来是长春市文联旗下的文学刊物,期发行量不足千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受到很大的制约。确定改刊后,到底改办什么刊,一些同志提出了改办以“励志”为宗旨的文摘类刊物。但众所周知,文摘刊物这几年已经“泛滥”,改办文摘刊物行不行?也有不少同志有疑虑。经过对文摘期刊市场的调查和分析,这个市场原来是“泡沫与空白并存”,许多文摘期刊同质化严重,可谓已产生了泡沫,而“励志”宗旨的文摘期刊,尚处于空白阶段。经过这样的分析,坚定了改刊的信心。改刊后,果然一炮打响,年内就使月发行量达到了70万册,现在已经超过了170万册。其它如《时代姐妹》从3.5万份到《女人坊》的50万份,《吉林建材》不足3000份到《建材与装潢情报》的发行量增长5倍,广告收入大幅增长等等,无一不是正确改刊思路指导下的产物。
        三、改革创新、真抓实干
        勇于改革、善于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吉林省期刊界的同志不怕困难,大胆改革,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早在5年前,吉林省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就开始运用行政手段,全面推动经营性期刊进行企业化改革,先后有几十个期刊出版单位进行了企业化运营,在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经营目标绩效考核等方面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实现充分市场化。为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支持期刊企业融资扩张,报刊出版管理部门大胆决策,鼓励有条件的期刊企业跨媒体、跨区域经营。在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意林》、《大众汽车》、《世界家苑》等几家期刊先后进驻北京,发行量和市场占有量立显攀升。更值得称道的是:省里原有的《中国医院院长》和《中国社区医师》两刊,为更好地进京发展,拿出《中国社区医师》的刊号与北京有关单位合办,从而更好地与在京单位合作,共同组建卓信医学传媒集团,一举抢占了行业制高点。仅承办国内医药企业高端年会一项,卓信医学传媒集团每年盈利近300万元。现在卓信医学传媒集团在创业版上市运营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试问,如果没有突破旧有的办刊思维、办刊路子束缚的勇气,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发展期刊产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手段,这些成果能取得吗?
期刊行业是一个智力产业,人才至关重要。吉林期刊业近年来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有规划、有目标地对从业人员进行基础培训,这方面的许多经验和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上海是我国期刊的策源地,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上海的期刊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上海的期刊业现在仍可以用“基础深厚、实力不俗”来概括。但与吉林、湖北等兄弟省相比,与上海在全国的地位相比,近年来发展的势头似乎弱了一些,速度似乎慢了一些。在这次“吉刊现象”研讨会上,中国期刊协会现顾问、原会长张伯海同志对我们上海与会同志说:“我还是10年前的话,上海期刊要重振雄风”,表达了对上海期刊的殷殷希冀之情。我相信,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虚心认真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勇于改革创新,上海的期刊业就一定能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海市期刊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
下一篇: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培训班日前举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