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对我国期刊内容建设的四点建议
2011-03-03 10:50:00 来源: 评论:0 点击:在2010年12月6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上,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对我国期刊内容建设的四点建议。
石峰说,这几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势头很猛,期刊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年也在一步步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也不断地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从管理层面看,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期刊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原来管理工作的一些重要抓手不断被考问,触及到难点热点问题,比如主管主办体制问题,退出机制问题,刊号资源紧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等等。由于期刊业的情况特殊且十分复杂,在这些问题上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作出正确抉择,决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改革的步伐不等人,事业的发展不等人,业界的期待不等人,所以如何为期刊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越来越好的环境,管理部门也面临巨大压力。
从期刊出版单位的层面看,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打拼和改革创新,走市场的自觉性提高了,适应市场的能力增强了,但是再往前走的时候,总感到掣肘很多,羁绊不断,放不开手脚,有很多不适应,比如要进行联合兼并重组,碰到管理体制障碍;渴望发展遇到刊号紧缺问题;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不但现行管理体制不匹配,而且人才结构和用人制度也有诸多不适应,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多次,形成了不少共识,而且对改革发展已经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这些问题毕竟是宏观层面的问题,是政府部门决策的问题,有的还比较敏感,不是一个研讨会所能解决的,需要中央和政府部门从不同角度进行把握,根据客观环境和条件,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作为新闻出版系统的一个行业的年会,话题应该更实际一些,研究一些我们自己统一思想就可以去做的问题。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最终确定了这次年会的主题——改革与转型:内容生产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这一主题,我想讲几点认识来和同志们沟通交流。
第一,改革要在内容建设上多下功夫。 期刊是文化产品,内容是基础,是根本,没有坚实的、优秀的内容支撑,一切都无从谈起。在改革中,体制机制和内容建设孰轻孰重?我认为,当内容做好的前提下,体制机制很关键,但是,体制机制是为内容运行服务的,没有好的内容,体制机制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在当前改革转型过程中,有的杂志社忽略内容建设,似乎体制机制解决了,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这是片面的。改革要在内容建设上多下功夫。
第二,内容建设也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我国期刊业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期刊业更好地与市场相衔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期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般都要通过市场这个手段来实现,也只有通过市场途径,优秀的内容才能得以更广泛的传播。这里所指的市场其实就是读者,期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你要市场接受,就是要让读者掏钱来买,这就是市场检验。因此,内容建设要从读者出发,要接受读者的检验,尊重读者就是尊重市场,也就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有人把市场与导向对立起来,今天仍然持有这种观念是不是有些落伍了。
第三,数字化转型也首先要做好内容建设。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给期刊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数字出版是出版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革新,数字出版包括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只是出版传播途径的扩展和延伸,就像从竹简到绢帛再到纸张一样,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在传播介质层面的发展,而承载的内容核心仍然是文化。我们应当看到,每一次出版方式的变革都会给出版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壮大内容生产的规模。所以,在数字化转型中,我们应当切实做好内容建设,不断巩固和壮大内容资源,借助数字出版提升期刊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四, 人才队伍建设是内容建设的基础。随着我国期刊业的快速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期刊的编辑出版队伍愈来愈不适应期刊业发展的要求,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期刊职业经理人,缺乏期刊界的领军人物。期刊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出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期刊的内容建设和期刊业的发展,抓内容建设首先要抓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根本,是关键。要改革用人和管人制度,把广纳贤才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要鼓励和培养一批有志于以期刊为终身职业的人才,成长起一批期刊职业经理人;要采取多种措施,使期刊界的领军人物脱颖而出。
同志们,当前,我国期刊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树立信心,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围绕内容建设这个核心问题,促进期刊业又好又快发展。
摘自《中国期刊协会通讯》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