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一直充当着‘土壤’角色”

2016-07-14 09:51:00   来源:    点击:

   今年《萌芽》7月号出了60周年纪念专刊。
   “有勇气,有良心,有才华,有责任感”,这是1981年巴金为《萌芽》杂志复刊所写的寄语。自1956年创刊至今,《萌芽》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走过了风雨一甲子。
  7月12日,《萌芽》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作家协会召开。《萌芽》的几代编辑、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文学的力量和新环境下的杂志发展。
  《萌芽》首任主编哈华曾经在创刊词中解释了刊名由来:萌芽,既代表新生,又是纪念和学习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主办《萌芽》杂志,“在文艺战线造就大群新战士”的精神。而60年来,这本杂志也一再向读者、作者证明了其当好“土壤”的使命。“1956年在上海创刊的《萌芽》,是新中国的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无论时代如何变幻,创刊时的宗旨,却被一以贯之地继承下来。”《萌芽》杂志社长孙甘露说。
      新中国的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
  “我从1956年就开始给《萌芽》投稿了。”《萌芽》前副主编俞天白说自己是“稀有品种”,“走上文学道路,与《萌芽》对我的一路扶持分不开关系。至今我依然清晰记得初次投稿的忐忑心理、稿件被刊登的喜悦、和编辑交流的收获。就这样一路从作者成为了编者。”
  与俞天白有着同样感受的作者不在少数。“《萌芽》是我的母刊,这个说法一点不夸张,上世纪60年代我还是个中学生,就开始读《萌芽》,接着开始自己写稿、投稿,再成为这本杂志的一分子。”作家赵丽宏也曾担任过《萌芽》的编辑。
  《萌芽》创刊后,受到全国广大读者的喜爱,创刊号印数3.6万册,一年不到就达到20万份的发行量。赵丽宏在座谈会上感慨:“当时在《萌芽》上发表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是今天的人很难想象的,这意味着你的文章将被全国的文学爱好者注意到。”
  作为青年作者的园地,不少著名作家,如陆文夫、孟伟哉、包玉堂等人的早期作品或处女作均发表于《萌芽》,可以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萌芽》就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几代作家从这里起步,走上文坛。
  1960年7月,《萌芽》先是由半月刊改为月刊,两期后因纸张供应困难而休刊。1963年全国经济形势转好,次年1月,《萌芽》杂志恢复出版,两年后因“文革”开始,杂志被迫停刊。
  “60年经历了多少困难,但像《萌芽》这样不变宗旨地走过来,真的不多。”《萌芽》前主编曹阳感慨。
  1981年1月,在各方的支持下,历经两次停刊后的《萌芽》又刊载着苏童、马原等一批先锋作家作品再度复刊,复刊后的《萌芽》发行量直线上升,最高突破20万份。
  “复刊后我在《萌芽》担任诗歌散文编辑,作为编辑常常会给投稿者回信。因为写过太多信,自己都忘记了内容,但是到现在还有很多作者联系到我,感谢我们当时的回信和指导,说因为《萌芽》的支持,才继续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赵丽宏回忆。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学热也遭遇挫折,大批文学杂志“关停并转”。彼时的《萌芽》在当时主编曹阳的指导下,“不动如山”,坚守这一方文学净土。
  凭借《繁花》斩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金宇澄也出席了座谈会。1985年,他的第一篇小说《失去的河流》于《萌芽》上刊载。“《萌芽》发表了我年轻时候的作品。许多杂志改变或消失了,只有《萌芽》始终摸准了年轻人的脉搏,并且一直充当着‘土壤’的角色。”
      今年改版增加页数
  在风云变幻的潮流中,《萌芽》也在求变求新。1995年,赵长天接手主编一职,一系列的新举措成功帮助《萌芽》再次突围:改版后的《萌芽》更强调文学的普及和推广,更多着眼于青年人文素养和创作能力的提高。由《萌芽》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一起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更堪称近代文坛的一桩大事。大赛以“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为评比标准,向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下的应试作文发起一次冲击。至今一连18年,已有近80万人次参赛,更涌现了韩寒、周嘉宁、王若虚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青年作家。2004年冬,《萌芽》月发行量最高突破50万份,创造了原创文学刊物发行中的奇迹,被称为“萌芽”现象。
  “《萌芽》直接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从与文学毫不相关的专业领域转型成了一名写作者。”青年作家王若虚在座谈会上表示。
  时至今日,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冲击和传统出版业江河日下的局面,《萌芽》却反其道而行,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掉转方向去维护传统创作与市场的平衡。2016年初,《萌芽》再度大胆改版,在纸媒被普遍唱衰的时期反而将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至112页。所收录的文学作品将呈现一个“阶梯式”的分布,除了目前作者群体的稿件采用,还将大幅增加成熟作家作品,并配以文学评论家对作家的访谈。
  “与其说是出于对纸张的留恋,不如说更是因为对文学本身的敬畏。”孙甘露告诉大家,与通常所谓文学刊物转型仅仅转平台的认识不同,这次改版,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1956年在上海创刊的《萌芽》,是新中国的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无论时代如何变幻,创刊时的宗旨,却被一以贯之地继承下来。”《萌芽》杂志社长孙甘露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学谋划 聚力发展 上海学术期刊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上海:找到学术期刊发展支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