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资本市场擦亮“读者”品牌
2016-01-27 11:45:00 来源: 点击:《读者》杂志的刊徽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读者传媒的LOGO由红绿蓝三只小蜜蜂(蜂巢)组成,一只代表了读者传媒以《读者》杂志为核心的传统书刊出版业务;一只代表了传统出版的数字转型,面向未来;一只代表了读者传媒的多元化业务,使品牌向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不断延伸。早在读者出版集团成立时,就已经用这三只小蜜蜂清晰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蓝图。6年的上市路,读者传媒虽走得一波三折,却也更为扎实地塑造出一家大型现代传媒企业的清晰架构。
“我就是奔着上市来的”
兰州人会骄傲地和外地人开这么一句玩笑:兰州没什么好书,就一本《读者》;没什么好吃的,就一碗牛肉面;没什么河,就一条黄河。《读者》杂志早在2006年发行量就已突破千万大关,已经成了兰州乃至甘肃的一张文化名片,这从读者出版集团成立之时并未像其他地方出版集团一样以省份为集团命名,而是以“读者”为名中可见一斑。如何把“读者”品牌擦拭得更亮更新,成为百年老店?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选择的路径是上市。
2009年5月20日,吉西平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甘肃省委组织部的领导在读者出版集团宣布了他的新任命——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此前,他是甘肃省委宣传部的常务副部长。这次调动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其中也包括他的家人,然而吉西平却是兴奋的——宣布任命的当天,他就留在了读者出版集团。他说,“我的目标很明确,我就是奔着上市来的,铆足了劲要维护好这个品牌,并将其带上市”。
在担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时,吉西平就兼任着读者出版集团上市领导小组组长,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调研,对股改上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他看来,实现股份制改造就是为了上市,上市能够为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提供平台,融合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而从资本市场拿到资金的成本相对较低,这对于地处西部的文化企业非常重要。其次,通过上市能够改变现有的传统产业结构,只靠传统的图书期刊,已经不能维持相应的增长速度,必须做调整,新的产业结构布局都需要资金进入。第三,新的产业布局需要新的管理思路,需要有掌握新技术的人才,上市后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改变现有的人才结构。此外,通过上市,企业的管理水平会进一步提高,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晰,这些都会对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2009年12月,吉西平上任后仅半年时间,读者出版集团就突破了束缚改制的瓶颈,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了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主体经营性资产、主要业务及人员进入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读者出版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市场化程度实现了质的突破,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以推进上市为契机和动力,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为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改革,短短三年内,取得了体制机制改革攻坚战的胜利:核销事业法人和事业编制,彻底解决了职工身份的遗留问题;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建立了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劳动用工制度,以及个人薪酬与单位效益、个人贡献挂钩的“双挂钩”机制为核心的、全新的薪酬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决策程序和经营管理,建立了符合上市企业要求的内控制度体系;完成第一次增资扩股,使公司资产规模增大、抗风险能力增强,股本结构更趋多元、合理;推进内部期刊资源整合和二级出版社法人化改制,提高资源利用和组织运行效率,解除模拟法人运作对经营权的束缚,完成了初期体制改革任务,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2013年3月28日,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申报上市材料报送证监会。
“六年半时间,丝毫不敢懈怠”
在目前所有的出版传媒股中,读者传媒的上市路堪称一波三折。早在审核阶段就历经国内资本市场时间最长的一次IPO停发,漫长的等待期后在发行阶段又遇上大盘史无前例2000多点的连日暴跌。原定今年7月正式发行,又遇到IPO全面叫停,上市路再次被迫延缓。直至12月10日方正式登陆资本市场。说起坎坷的上市路,吉西平很是感慨,他没有想到,这条上市路足足走了六年半。在这六年半中,事业色彩浓厚的读者出版集团已经具有了国内一流的期刊出版、全媒体运营出版传媒企业的雏形。
“六年半时间,丝毫不敢懈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但真没想到,没想到这么难,没想到这么累,没想到这么久”,说起上市,吉西平一连用了三个“没想到”。了解内情的人说,吉董太不容易了!
事实上,到任读者出版集团不久后,吉西平就感受到了“从天上到地下”的巨大差别。首先是从政府高官到企业家的角色转变,通俗地讲,是要开始适应如何去“求人”,对于这一点,吉西平处之坦然,真正让他发愁的是员工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吉西平清醒地看到,传统媒体都在下滑,尽管《读者》是中国期刊里发行量下降最慢的一本刊物,“但是不改革是无法作为百年老店走下去的。地处西部,我们在版权引进和重点图书生产方式上不具有优势,和市场贴合不密切,不改革不上市,未来前景堪忧”。
不算教材教辅和市场图书,仅仅一本《读者》一年就有数千万元的净利润,对于一家只有400多人的企业来讲,日子可以说过得非常舒服。而改革势必要改变、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有人提出,原来一年出两本书就可以拿到工资和奖金,现在一年要出五六本书才能完成任务,要看几百万字的稿子,眼睛都看出问题了。类似的不解和抵制如期而来,吉西平以中原人特有的隐忍和智慧,去关照、处理员工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和质疑,对于每一项重大事项,都通过总经理办公会、董事长办公会、董事会、股东大会这些规范的决策程序。
六年多来,在突破相对封闭保守的理念后,读者传媒内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全新企业发展理念——“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在巩固以“读者”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传统出版主业的基础上,以机制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手段实现出版转型、多元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确,确立了符合公司自身特点和优势的打造国内一流的期刊出版、全媒体运营的出版传媒企业的目标。
为了突破传统出版,加快转型步伐,积极布局全媒体产业发展,读者传媒控股成立了数码公司,先后推出“读者”系列电纸书、平板电脑、手机,建成读者云图书馆并已上线运营,并且先后获得了首批电子书产品出版、复制和发行的牌照及互联网出版资质,成为制定电子书内容标准的发起单位之一。以《读者》、《读者原创版》为代表的一批手机杂志,相继在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全网平台上线或接入手机阅读基地,用户数和销售收入连年增长。合资投拍的电视剧《恋恋不忘》、《武媚娘传奇》相继在地方卫视热播。2013年底读者传媒还开始承建中宣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户外公益广告发布平台项目。
在资本运作和战略投资上,读者传媒也进行了积极而又成效的尝试,2010年以来先后与中国建设银行甘肃分行、中国联通总公司及甘肃分公司、华龙证券公司、《华夏时报》等知名企业,与浙江唐德影视公司等民营企业开展战略或项目合作,合作领域涉及杂志发行、图书出版、上市辅导、金融服务、影视投资等诸多领域;先后投资参股泰山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先后控股成立数码公司、动漫公司、广东读者公司、北京旺财公司、读者文化传播公司5家子公司。
数据显示,在2012年末,读者传媒总资产9.72亿元,净资产7.67亿元,比2009年成立时分别增长285.71%和428.97%,基本实现了“再造一个读者集团”的目标;截至2015年6月30日,读者传媒总资产13.67亿元,净资产10.84亿元。
不止是“期刊第一股”
因为“读者”二字,许多人将读者传媒称为“期刊第一股”,吉西平认为这并不准确,“我们的产业结构不仅仅涵盖期刊板块,还有图书包括教材教辅板块,以及数字出版、动漫、户外广告和影视投资板块,只是期刊占到了一定比例的营收和利润”。对于读者传媒的未来,吉西平充满信心,“34年来,‘读者’已经深入人心,一大批忠实读者成为我们进入资本市场非常好的基础”。尽管上市募集资金中近半资金将用于刊群建设出版项目,但转型、融合、跨界将成为读者传媒上市后重要创新和突破点。
“走进资本市场是对企业的提质,快速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我们一定要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吉西平告诉记者,上市后,读者传媒将继续深化改革,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用好用足国家和甘肃省内各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深度发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品牌的影响、资本运作的方式和对外合作,挺拔主板主业,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全媒体运营,尽快做优做大做强。
在具体举措上,读者传媒将着力在转型、融合和跨界发展上创新和突破。转型发展主要是以募投项目为抓手和引擎,继续挺拔主业,尤其是加强刊群建设,同时整合省内外出版资源,延伸传统出版主业产业链,形成编、印、发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和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从只有单一出版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型。融合发展在于改变目前较为传统的产业结构,向全媒体运营转变。首先是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ERP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对传统出版流程进行改造和升级;第二是按照以内容为主、“内容+平台+终端”三位一体的产业结构,打造“信息发布平台—信息互动平台—产品交易平台”数字时代商业模式;第三是按照以内容为中心、形成“一种资源、多种形态、多个平台、多次发布”的经营模式,做好影视、动漫产业投资和布局工作。跨界发展则是以品牌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拓展发展空间,构建“大文化”产业布局,在相关多元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探索和布局。
有人认为读者传媒把募集资金中的近半资金用于刊群建设出版项目过于保守与传统。对此,吉西平坦然解释说,我们之所以着重在刊群建设项目方面发力,一方面是因为期刊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读者传媒在期刊出版方面具有自己的品牌、人才、产销网络优势,以及持续的创新能力——除了首创“一稿三酬”制度、“亲情订阅”方式等以外,读者传媒的期刊出版和发行工作已经基本做到线上、线下结合,形成了Web版、ipad版、手机杂志等多版本的数字阅读方式。目前,在原有期刊方阵的基础上,读者传媒已经成功推出综合阅读类期刊《名周刊》、社会漫评类期刊《漫品》和理财类报纸《华夏理财》。“我们也认为这确实相对传统,但是传统的东西是有力量的,围绕读者34年的资源积累去打造方方面面的产品,这是读者传媒发展的一个基点”,吉西平强调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事记
下一篇: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