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杂志”的新突破

2013-10-30 16:26:00   来源:    点击:

   

      在全国出版集团中年销售额最高的中文天地,有一个比集团资格还老、已经成为集团“金字招牌”甚至全国农业期刊界一面旗帜的“小小杂志”,它就是《农村百事通》。说它小,是因为它独特的外形在装帧设计越来越豪华的今天,这本杂志依然保持着32开的朴素外貌,尽管有88页的超厚内容,每期零售价却只要3.5元。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杂志,在服务“三农”方面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仅自1999年以来,《农村百事通》就通过回复信件、接听电话为农民释疑解惑140多万个;推出致富培训项目31个,培训读者11万余人次;推广新产品、新科技20多项,累计购买人数10万人次;一大批读者因为与《农村百事通》结缘,成为当地有较大影响的致富带头人。

  今天,面对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纸媒影响日渐式微的挑战,为农民服务、事事想到前面的《农村百事通》,在创刊30年后再一次勇立潮头,试图探索出一条产业化发展的新道路。

  以不变的赤诚打动读者

  “闻着泥土的芳香,编辑接地气的农民刊物。”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温青的这句话既是每位编辑的座右铭,也是多年来历任《农村百事通》编辑们的行动指南。在他们看来,要让农民读者爱看自己办的杂志,编辑必须走出高楼大厦,走到田间地头。

  “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农民读者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农村百事通》主编徐健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为了做到这一点,杂志社定下了硬规定:每位编辑每两个月至少要下乡一次;每位编辑要在全国按照区域分布与30个以上读者或推广员成为朋友,掌握最基层的情况。

  尽管所有内容都要让“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明白,但《农村百事通》编辑杂志内容、为读者服务起来并不含糊,哪怕只有一位读者提出问题,编辑解答不了,也会请专家来作出权威解答。杂志社要求每位编辑要和全国有特色的10个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联系,和20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教授)保持经常沟通和联系。几年下来,杂志社已经积累了一大批专家资源,农学家卢良恕院士、大豆专家王连琤、水稻专家袁隆平等都是他们的顾问。徐健告诉记者,在编辑们的努力下,有百余位农业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专家、千余位基层农技推广干部,通过《农村百事通》为农民读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实用信息。

  江西省科学院党组书记池红还告诉记者,在他担任主编期间,《农村百事通》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帮带”新编辑正式上岗之前,先到读者服务部“拆几个月信”,因为“这是了解读者需求的最佳窗口”。当然,在通讯手段更加发达的今天,《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的服务手段早已从单纯的信件扩展到电话、短信、网上留言,但“每信必复、有问必答”仍然是他们的传统。

  对读者的真诚,使杂志社赢得了一大批忠诚的“粉丝”。现在,杂志已从创刊伊始的一本《农村百事通》,变身为以农业科普、健康知识等内容为主的旬刊,月均发行量高达61万余份,发行遍及31个省(区、市),实际读者上百万,成为一份面向全国农村发行的、唯一荣获“国家期刊奖”三连冠的农业科普期刊,也是一本全国邮发量最大、知名度最高、品牌影响最广的农业期刊。

  以崭新的姿态贴近读者

  “总结《农村百事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持续创新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池红说,30多年来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农村百事通》从激光照排改为计算机排版,从单色胶印转为四色彩印,从单纯纸版变为多种媒体互动,每一步都走在同类期刊的前面。

  2006年,《农村百事通》开始建设自己的网站。和一般媒体的网络版不同,《农村百事通》的网站一开始就建成了服务“三农”的电子商务网。读者不仅可以看到电子版杂志,还可以看到包括农产品最新行情在内的即时资讯,也可以找到感兴趣的致富新点子和供求信息,甚至可以直接购买种子、化肥和致富项目培训。2007年、2009年,农村百事通网站分别获得中国农业网站100强和出版业网站百强称号。现在,该社正在充实网站内容,力争把网站建设成为沟通城乡经济的桥梁和农副、农资产品销售的网上集散地,以便为农民朋友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服务。

  另外,该杂志还通过开通“12114”短信平台,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咨询问题。不少读者反映,短信平台建立后,他们不用再找地儿上网,“问问题更方便了,也省钱”。目前,该短信平台每天收到并回复读者的各类咨询短信达400条。“这些举措极大拉近了杂志与农民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更加快捷地享受《农村百事通》的服务,使杂志增加了不少新"粉丝"。”徐健说道。

  在智能手机流行的当下,《农村百事通》与时俱进,利用母公司中文传媒的江西手机台推出了自己的移动自媒体服务。只要用户把手机台客户端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就可以“天天看《农村百事通》、时时看《农村百事通》”。徐健告诉记者,目前《农村百事通》手机台设置了农闻、百问、供求、商城等多个频道,仅百问频道就有种植、养殖、保健、心理、法律5个板块,每个板块均有两位专家为读者解答释疑。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平台上,读者既可以看到大量免费信息,也可以通过收费咨询获得更多专业内容。

  记者了解到,自5月底安卓版上线、6月苹果版上线以来,江西手机台的下载量已经达到12万。《农村百事通》是江西手机台的首批进驻媒体之一,这意味着,已经有12万人可以通过手机平台随时关注《农村百事通》的最新信息。中文传媒副总经理刘浩告诉记者,预计年底江西手机台将有50万个用户,并在台港澳地区落地。

  “这是一个崭新的渠道,也是杂志社在数字出版方面的一个新探索。”徐健表示,手机台客户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他们会与有关部门合作,在推荐名品、名种、名企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让《农村百事通》真正成为农民读者的“贴身小棉袄”。

  以先锋的样板引领读者

  有了纸质百事通、数字百事通,《农村百事通》仍不满足,产业百事通为其服务现代农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由南昌往西20公里的湾里区罗亭村有一处依山傍水的秀美地方,农村百事通出版产业基地就坐落在那里。

  说是出版产业基地,也是《农村百事通》的生态科技示范园,占地2000多亩。生态科技示范园的生产区已经开发完成,该区分为蛋鸡养殖区、蔬菜基地、苗木种植区、野生动物养殖区,农村百事通网上商城里卖的很多绿色产品如鸡蛋、山茶油、野猪肉等均产自这里。和其他生态科技园相比,这里更强调“小而精”和绿色无污染,蛋鸡养殖区设有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养殖厂,树林里还有一些散养的母鸡,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四处散步的情形温馨动人;而在野生动物养殖区,孔雀蓝山鸡等多种动物悠闲地听着轻音乐的样子更让人难忘。目前,农村百事通出版产业基地已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项目库,被南昌市评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成长性特色产业基地。

  温青告诉记者,尽管基地的大股东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但《农村百事通》是提供技术支撑的主要力量,具体的生产经营则主要依靠对外合作。有意思的是,运营野生动物养殖厂的福建省招宝生态农庄董事长蓝招衍和《农村百事通》有着不解之缘。看着《农村百事通》养鸡发家的他,致富后一直与这本杂志有着密切的联系。2009年,得知要建立基地,他马上表示要积极参与,从而成为发起股东之一。“我们的目标是以文化引导产业,以产业延伸文化。利用《农村百事通》出版文化资源成立若干个生态科技示范项目,引领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温青认为,这是农村百事通杂志社独有的资源与现代化农业企业的最佳结合。

  成立出版产业基地,《农村百事通》有一个更好服务现代农业的大梦想。徐健说,一要让基地成为全国涉农编辑培训中心,二要让基地成为一个农民读者的培训基地。同时也是编辑与读者的交流中心。一方面,农民既可以在基地了解并学习高科技的种植、养殖知识;另一方面,农业编辑可以在这里接受培训教育,并近距离了解农民读者的最新需求。

  “有了基地,《农村百事通》不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是与整个产业有了更加紧密的结合,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百事通》的突破之路。”温青表示,未来将以出版为核心,以《农村百事通》为核心品牌,以它的各种资源为半径,打造一个《农村百事通》的出版产业经济圈。

                               作者:王玉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海理论和工作指导类期刊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篇:《科学画报》纪念创刊 80 周年---综合性科普期刊中发行量最大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