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足马力“在路上”

2013-05-07 10:48:00   来源:    点击:

       随着国民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类期刊近年来也迅速扩张。据统计,目前活跃在发行市场上的汽车类期刊约为70余种,大致分为学术类、科普类和消费时尚类。其中,科普类和消费时尚类是主流,约占汽车类期刊总数的80%。

  在如今新的传媒生态环境下,汽车类期刊发行市场竞争加剧。对此,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公司崔江红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汽车类期刊2012年整体销量呈小幅上涨态势,华中、华东、华北保持稳定,华南区域呈增长态势;各刊之间的市场份额呈阶梯状,彼此间差距不大”。

  种类繁多 占据第三位置

  “汽车类期刊不断扩容至70余种,种类繁多是鲜明特征。”崔江红表示,在全国华北、华西、华南、华东、华中五大区域30余城市的各类期刊零售发行销量指数综合排名中,汽车类期刊仅次于时尚类、文摘类期刊,占据第三名的位置,是期刊发行市场中表现良好的一类期刊。

  谈到汽车类期刊受青睐的原因,崔江红分析指出,从读者角度来看,汽车是一种高值、耐用,同时又是结构和性能复杂、品类多的消费品,汽车类消费者都希望在汽车购买、使用、维护等方面得到专业指导,汽车类期刊专业性强、实用性强、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因此逐渐发展成为大众购车、用车不可或缺的向导。“受到大众喜爱的汽车类期刊一直也受到广告商的青睐,特别是在汽车产能不断加大、居民购买汽车需求膨胀的背景下,汽车厂家甚至销售商的广告投放需求和潜力不减反增,汽车类期刊广告市场反馈良好。”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汽车类期刊繁荣的背后,同样有着与当前汽车行业一样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因素影响,汽车类期刊发行市场竞争逐步升级。

  小幅上涨 市场集中度高

  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的状况决定了汽车类期刊处于相对比较缓慢的增长阶段。从世纪华文2011年~2012年汽车类期刊五大区域总量对比来看,2012年上半年总量略有增长,下半年小幅回调,整体销量平均水平高于2011年,各区域增减不一。“从区域角度来看,在华北、华东和华中三大地区零售总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华南地区具增长态势,在华西地区总量持续下滑。”崔江红说道。

  从销量排名来看,2012年位列前10名期刊市场排名相对稳定,依次为《汽车之友》《车主之友》《汽车导购》《轿车情报》《汽车族》《汽车博览》《座驾》《越玩越野》《中国汽车画报》《汽车杂志》。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排名前8位的期刊累计市场份额不足60%;在多数二三线城市的累计市场份额相对较高,明显高于一线城市。对此,崔江红分析说,汽车类期刊在一线城市竞争更为激烈,在二线城市市场集中度更高。

  从零售市场份额对比来看,各刊之间的零售市场份额差距不明显。其中,2012年下半年《汽车之友》的市场份额达到11.21%,《车主之友》的市场份额为9.78%,《汽车导购》《轿车情报》《汽车族》《汽车博览》4刊的市场份额在6%~9%之间。与2012年上半年相比,汽车类期刊竞争加剧,多数期刊市场份额略有波动,波动多低于1个百分点。

  从各城市的覆盖率来看,排名销量较高的汽车类期刊在各城市的覆盖率均相对较高,不少城市销售终端进货量相对固定,多数情况都会完全售出。排名前6位的汽车类期刊在五大区域的实销率都在75%以上,《汽车之友》在华东、华南和华中三大地区的实销率都在85%以上。

  打造品牌 继续细分市场

  在崔江红看来,汽车类期刊是成长快速、竞争逐步升级的一个期刊类别。从发行市场上有售的汽车类期刊来看,受内外部诸多因素影响,各期刊无不在努力打造品牌。“比如,有些汽车类期刊在提升内容质量和印刷水平的同时,还注重时尚性和丰富性,加大对汽车文化的传播,且紧密贴近生活、突出实用性;有些期刊不断加页或增加刊期,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有些期刊在做好电子版、网络版的同时增加手机版、建立微博,增加线上线下活动,以期吸引读者和广告商,提高市场占有率。”

  “如今,汽车类期刊在内容上也更为关注社会问题。”崔江红以《汽车之友》《轿车情报》两刊为例介绍说,在最新出版的2013年3月刊上,《汽车之友》在其《半月车谈》栏目发表了题为《拨开雾霾见青天》的文章,《轿车情报》在卷首语发表了《十面“霾”伏》一文,两篇文章都是两刊主编执笔,对我国部分城市雾霾天气现象及成因进行分析,对汽车尾气排放新的标准予以关注,彰显了两份刊物的社会责任感。“不论是读者、厂商、销售商、广告商,还是汽车消费者,每一个人都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让我们看到汽车类期刊的一份担当与传播正能量的力量。”

  根据市场监测,崔江红认为汽车类期刊未来的竞争趋势将呈现3个特点。一是会继续遵循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市场也将进一步细分;二是竞争依然会非常激烈,排名前10位品牌期刊的市场地位很难撼动,苦练内功、扩大品牌宣传的有序竞争势必带来该类期刊的共同进步;三是发行市场会更加多元化、数字化、互动化,线上线下的品牌活动将进一步增强。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海期刊创新实践调研报告获业内好评
下一篇:两期刊违规被责令停业整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