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期刊行业行风评议揭晓公众对语言文字规范评价最高
2013-05-02 15:20:00 来源: 点击: 根据“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2012 年组织开展了期刊行业行风评议,评议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网上测评等形式进行。共向公众发放《上海期刊行业行风评议调查问卷》A 卷2525 份,回收2477 份,回收率达98.10%。其中,上海书展期间请读者现场测评2031 份,回收2031 份;向市政风行风监督员、民主党派人士等发放466份,回收418 份;网上测评28 人次。向期刊行业采编等人员发放《上海期刊行业行风评议调查问卷》B 卷400 份,回收293 份,回收率73.25%。组织召开两次期刊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对期刊行业行风状况的意见和建议。
从问卷调查和座谈会反映的情况看,近年来,上海期刊行业行风建设普遍得到重视和加强,期刊行业行风总体比较端正,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期刊出版导向,编校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品牌信誉良好。参加座谈的部分期刊单位负责人对期刊行业行风大都给予肯定,认为政府重视导向和质量管理,期刊单位对内容和质量把关严格,杜绝虚假新闻和虚假报道,广告和经营实行分离,有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参与问卷调查人员在“对本行业行风的看法”上选择“好”60.8%,“一般”33.7%,“差”0.3%。在 “期刊导向把握上”选择“好”31.3%,“较好”54.7%,“差”1.9%。同时,参与问卷调查和座谈的人员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较高评价:一是期刊单位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座谈会上谈到,期刊单位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杜绝了虚假新闻、虚假报道。对于“一稿两投”的问题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如上海大学对文章抄袭等问题有三条针对性措施,一是与作者签约,二是建立反不端系统,三是召开评刊会,一旦发现问题处罚相当严厉。在问卷调查中,公众对“是否刊登低级趣味、内容格调低下的文章”选择“没有”60.5%,“偶尔有”36.3%,“经常有”3.2%。反映了期刊单位注重社会形象,内部管理较为严格。二是采编人员语言文字专业水平较高。参加座谈人员认为,坚持两年一次的期刊质量评估机制,有效提高了编校质量,锻炼了队伍,在期刊评比中,上海在全国获奖比例较高,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问卷调查中,公众对“语言文字是否符合国家规范”选择“符合”33.8%,“基本符合”60.4%,“不太符合”5.7%,其中“符合”和“基本符合”加起来为94.2 %,为评价中最高的一项;对“编校质量”选择“好”19.7%,“较好”47.6%,“较差”2.4%;对“现在差错与以前相比”选择“少了”44.6%。这些数据显示读者对上海期刊文字质量总体比较满意。三是对期刊从业人员职业规范持相对肯定态度。座谈反映,政府对期刊单位管理较严,期刊单位能重视从业人员遵章守纪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采编、经营分开等内控制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在问卷调查中,公众对社会反响强烈的“编辑记者‘吃、拿、卡、要’”选择“存在”的占14.8%,反映了读者对期刊单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总体持肯定的态度。
座谈和问卷调查情况表明,当前期刊单位的发展面临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市场需求、资金扶持、新媒体等多重挑战,参与调查人员反映集中的问题主要有:读者对期刊内容期望更高。座谈会上有同志谈到,目前内容严肃、权威的期刊印数在上升,但娱乐类等期刊前景不容乐观。在问卷调查中,对“目前市场上可供阅读的优秀期刊”选择“不多”的为55.3%;在“目前期刊存在的最大问题”上选择“缺少特色”、“内容平平”的人占87.9%。同时对“以新闻报道形式刊载广告”,读者普遍不太满意。期刊品牌建设不够。座谈中有同志指出,目前上海部分期刊活跃度不够,缺乏市场化运作,有的品牌虽然较好,但宣传不够,影响力有限,上海期刊缺少文化码头的地位。受品牌、版面费等因素影响,一些好的学术论文、前沿的科研成果都发表到国外杂志上,影响上海期刊声誉,希望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出台相关政策,使上海期刊能走在全国前列。期刊人才队伍不够稳定。座谈中有同志提出,期刊获奖难、评职称难、转企改制等因素,对人才培养和队伍稳定有直接影响。目前编辑队伍流动性较大,好的人才难以招录,在岗位上能做上4-5 年的编辑更少,期刊的质量及生命力都受到影响。
针对问卷调查情况和座谈意见,市新闻出版局行风评议工作小组将会同市期刊行业协会、新闻报刊管理部门等召开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整改方案,抓好意见建议的落实,巩固评议成果,促进期刊行业行风建设。(依雯)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