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衰落期摄影杂志逆势增长 探寻数字变革新路径

2011-07-07 15:19:00   来源:    点击:

   

        纸媒普遍“唱衰”,摄影专业杂志却在逆势增长:《大众摄影》杂志主编陈仲元表示,近三年该刊发行量一直在不断增长;而高至传媒(旗下拥有“五刊一网”:《摄影之友》《摄影旅游》《影像视觉》《今日人像》《今日新娘》及“摄影人网”)北京平台负责人李蕾则表示,近两年《摄影之友》等五刊广告收益增速明显。

      摄影类媒体市场环境出现利好是外因,与新媒体不断融合是内因。李蕾表示近年纸媒收入能稳中有升,核心推动因素是它们“加快了新媒体步伐”,她很赞同高至传媒CEO何智光的论述:在广告主越来越看重新媒体的趋势下,传统纸媒若再不加快在网站等新媒体上的推进,可能连现在的收入都拿不到。而加快布局新媒体,将纸媒影响力扩展到新媒体领域,形成跨媒体出版优势,方能稳固品牌媒体地位。《大众摄影》杂志主编陈仲元也表示纸刊市场的稳步增长,有网络等新媒体形式之功。

      高至传媒与《大众摄影》杂志社已成为摄影类刊社数字化转型的典型代表:

      从去年七月开始启动,不到一年时间,高至传媒已形成以网站为核心的跨媒体出版平台,并逐步以其诚恳的态度、扎实的成绩获得市场认可。4月底高至传媒新媒体体验中心入驻China P&E博览会,20台iPad现场演绎其产品,惹人驻足……

      《大众摄影》于2010年夏开通iPhone版,年底推出iPad应用程序,今年三月转向收费。不到半个月就吸引了有两万多读者下载,包括很多海外读者。

      作为摄影类杂志新一轮数字化的积极探寻者,高至传媒以新媒体思路全新布局,包括定位、人才战略、产品设计等方方面面,其务实态度和进取之心值得学习;已创刊50年的行业巨头《大众摄影》也已开始觉醒,正抓紧转企改制,未来也要在新媒体道路上一展身手。

      未来并不轻松,新媒体领域还有不少它们须警惕的对手,“色影无忌”、“蜂鸟网”、“佳友在线”为代表的专业摄影类网站; IT类媒体、时尚类、旅游类等各路媒体也纷纷涉足摄影领域,瞄准了它们的饭碗……

      不管竞争如何激烈,多终端的品牌延展都事关它们未来的生存空间。这条新媒体实验之路,或许还要经历很多挫折,但这是必经之路。

      高至传媒:转动数字化罗盘

      高至传媒数字化罗盘已全面开始转动。去年10月《摄影之友》iPad、iPhone 版应用程序上线,目前《摄影之友》、《摄影旅游》累积下载20万;去年12月份摄影之友网站fotomen.cn改版完成,日均独立IP目前近三万;Andriod平台3月下旬上线,测试版应用装载量达7500,目前应用安装量已达到3万5;而其官网 RSS 订阅数已达15000……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成绩都是没有大规模推广,通过网友的自发式分享和口碑传播去实现的。

      虽新媒体并未与纸媒并驾齐驱,但比新媒体本身增长更重要的是,新媒体业务真正形成了与纸媒的“联动”。高至传媒CEO何智光曾在多种场合强调:在广告主越来越看重新媒体的趋势下,传统纸媒若再不加快在网站等新媒体上的推进,可能连现在的收入都拿不到。而加快布局新媒体,将纸媒影响力扩展到新媒体领域,形成跨媒体出版优势,方能稳固品牌媒体地位。

      李蕾认为目前整个新媒体业务尚处在“平台观察期”,它们积极进取是希望给用户及广告客户以诚恳进步的形象。发展新媒体的同时,高至传媒也一直在寻找新媒体与纸媒之间的平衡,找到适合自己的行进步伐,“我们认为纸媒还有很长的生命力,也可以很好地支撑新媒体”。

      作为摄影类杂志数字化的先行者,它们正如何规划布局?如何应对定位、人才、赢利等诸多难题?还有哪些困惑?未来又如何规划?

      定位之变:高度重视 务实最可贵

      “之前说新媒体冲击说了很多年,真正对我们新媒体影响非常大的节点出现在iPad面世之后,2010年是我们比较关键的转折点”。iPad之后平板电脑等终端市场风起云涌,移动互联网等相关环节亦加速发展,高至传媒这样一线的传媒集团也开始感受到数字化产业变局之势。

      2004年起就已在高至传媒做市场营销的李蕾,并不和新媒体业务直接相关。但她还是敏锐觉察到集团内部自上而下的气氛变化。首先是高层越来越重视。“去年,领导开始比较明确地说要加快新媒体、跨媒体出版的速度和质量”。

      “务实定位,而非倒计时定位”,李蕾认为集团务实、不急功近利的态度难能可贵。她提出建议,并开始领导推进集团的数字化新变革。

      李蕾与领导反复讨论的、反思的问题是,之前数字业务定位上的偏差:原来是与纸媒业务“割裂”的定位,即把网站当成独立产品,期望它独立开拓互联网市场。据她介绍,高至传媒的数字化探寻之路也经历诸多挫折:2006年建立的官网经多次改版;投入人力财力与多家电子杂志平台合作却并未有大收益……

      2010年,在李蕾的推动下,它们开始客观分析网站和数字媒体的优势,并很快确定新的定位:依靠纸媒品牌,利用新媒体特点来发挥品牌内容优势,形成与纸刊互补的跨媒体布局。

      团队:新媒体“自觉探寻者”们

      高至传媒亟需形成新的战略战术,而这一切都是全新课题。找到合适的人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难题。

      “我特别建议起用新媒体领域的人才。传统媒体环境成长起来的人虽能力、人品、态度都没问题,它们或能理解,但对电子载体缺乏敏感的人要设计产品就会很难。” 李蕾认为用专业的新媒体人才能事半功倍。

      在比拼用户体验的时代,这样的团队能以专业水准,给用户呈现简单易用的产品。从工作流程上,他们不仅能帮助确定目标,提供好的实施建议,还能在时间表上保证速度,最终保证目标达成。

  之前做了多年互联网产品设计、界面设计,同时也是摄影发烧友的梓朕,正是李蕾需要的产品型人才,梓朕认为自己的特点是崇尚“自觉探寻”。

      去年七月,梓朕成为网络部第一人,年底他牵头组建新媒体中心,目前已达十人。包含技术支持和产品及网络编辑等职。年底他促成了新媒体业务体系的构建,包含电子杂志、邮件及RSS订阅、移动终端业务等。

      规划既定,加速前进。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已完成摄影之友网站fotomen.cn的改版、Andriod平台、iPad、iPhone 版应用程序的开发等项目。

      同时作为一个面向五刊的新媒体平台,它们还帮助纸媒实现了新媒体转化的流水作业,比如提交稿子即可生成面向各种终端的产品;只有能连线的上网设备都可访问其网站……

      “我们一方面希望跟更多专业的终端应用开发商、平台商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坚持自己开发一些东西”,梓朕认为自己开发对培养自身的数字介质基因非常重要。

      好的产品应该具有什么特性?梓朕认为最关键是好用。他认为《iweekly》是典范,其产品更新也是在整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慢慢加细微变化。

      “过去是键鼠时代,现在是触摸时代,用户操作行为发生了根本变革”,梓朕认为目前很多技术和产品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核心的变化。同时他强调,太炫会过犹不及,更新上不来就丧失了媒体的基本功能,即信息传播;太炫的应用经常还会让用户迷路。

      正是本着这种“自觉探寻”的精神,在用户体验方面梓朕引领团队进行了很多尝试。如解决苹果本身使用的问题,摄影之友官网在iPad中选择文字可出小放大镜,点击时即可以复制、粘贴、搜索、分享,无需按原菜单执行多步操作。

      以网站为核心 不圈养用户

      “我们从具体的案例,销售的实际感受,还有影赛等活动的合作了解到,网站还有新媒体是很重要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网站,广告客户都不会跟你谈下一步的事宜。”在李蕾看来,网站于其新媒体业务,乃至整个集团都已相当重要。

      去年12月份摄影之友网站 fotomen.cn改版完成,日均独立IP目前已接近三万,新版网站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广告客户方面,李蕾有切身感受:“大客户如索尼来拜访时,主动就说你们的用户量不及新浪搜狐等门户,但你们精准。”

      用户方面的相关数据也很“给力”。据梓朕介绍,相比同类摄影类网站,他们的网站粘性和用户忠诚度都较高,直接访问占总访客比例的45%左右。人均页面浏览量“摄影之友官网”15(“蜂鸟网”13、“色影无忌”12),网站访问时间“摄影之友官网”20分钟(“蜂鸟网”8分钟、“色影无忌”11分钟)。

      它们怎样创造了如此佳绩?思路上的创新是很关键的,用户是最重要的,梓朕提出了“不圈养用户”原则:降低使用门槛,依仗内容来影响受众,但受众具体从哪来的不重要。因此高至传媒找到了有效的数字出版传播路径,将把杂志品牌完全开放给各类顶尖平台。

      这打破了很多期刊官网的惯性思维:你要看内容必须要上我的网站,还必须注册。 “客户在意的是内容影响力,让用户到自己熟悉的平台去阅读我们的内容,比把用户拴在我们的网站要重要的多。大开放平台可能有上亿级用户在那,内容够好就会有人来阅读下载”,梓朕认为开放是大势所趋。“中国最封闭的网络公司——曾以‘一站式网络生活’为口号的都逐渐开放了”。

      这种跨平台的新传播路径也有利品牌宣传。具体实施上,梓朕表示这些平台很容易找到,合作并不复杂,有很多并不需要达成官方的协议。同时,对有自己技术力量的刊社而言,这个投入是很低的。

      打基础促成长 赢利或可期

      目前,高至传媒电子杂志采取收费策略,其它新媒体业务均免费。其自行开发的APP应用,与纸刊同步并原貌发行,暂未指向收费阅读。对其收费策略,李蕾表示不断地改版中的产品不适合收费,但她同时认为收费阅读未来是必经之路,或先从增刊开始。她还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其销售团队也正快速转变成跨媒体团队,她们正培养客户认可其跨媒体优势。

      她透露,从目前用户及广告主的反馈来看,她们的新媒体业务很受欢迎,“很多我们的广告客户接触新鲜事物非常多,拜访时就表达要跟网站合作的意愿。让我们更兴奋的是,他们主动表达了对我们诸多新媒体形式的肯定,比如很多广告商希望跟我们的iPad版本合作。”

      “最初的接口是网站。但主要签合同的数额是写在纸媒上的。”现在新媒体广告价值要独立核算还面临诸多复杂问题:如何采用新标准认证;广告公司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分开预算,而广告主却需要打包的方案……

      “应该说今年年底新媒体中心才买了门票,在此阶段我们很难说新媒体有独立核算的价值,还不是说独立销售的价值。”在李蕾看来,目前言赢利模式尚早。目前高至传媒的新媒体中心正集中精力打造内容影响力,支撑纸媒主营业务。

      陈仲元:未来将打造多形式、多媒体《大众摄影》

      陈仲元,《大众摄影》杂志主编。2006年曾与朋友做过三期个人电子杂志,引得圈内赢得众多粉丝追捧。而今他成为《大众摄影》杂志数字化业务的总负责人。5月24日,他接受本刊访问,讲述了有50年历史的《大众摄影》正在经历数字变革历程,以及它们将如何应对新时代竞争。“纸版我们看到的图片只能是反射光,而电子版可以展现透射光”,陈仲元认为摄影类刊物与新媒体有高度契合性。

      单期发行量已达10万的《大众摄影》,是中国大陆发行量最大的摄影专业月刊,3月《大众摄影》杂志与龙源期刊网合作,推出iPad应用程序。在2011年4月的《龙源期刊网季度服务报告》中,《大众摄影》成为今年龙源期刊网专为刊社打造的500款应用之第一例。该报告介绍iPad版《大众摄影》可直接启动摄影灯,为摄影对象打光,可谓效果惊艳。

      采访者:陈俊丽 被访者:陈仲元

      贵社从什么时候开始规划新媒体的?您理想中的数字化形式是怎样的?

      答:《大众摄影》其实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筹划制作电子杂志了,但是经过细致的调研,发现没有可靠实用的反盗版措施,所以没有进入实际实施阶段。

      iPad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无序传播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媒体通过数字化扩大传播的希望。我们目前在iPad上还只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形式,我们已有计划进一步深化电子版《大众摄影》的制作,真正使其成为一种多形式、多媒体数字期刊。

      能不能用一句话向读者说明贵社数字化的目标是什么?怎么去实施?

      答:让更多以前并不知道《大众摄影》的摄影朋友通过数字化的电子版《大众摄影》学习摄影,展示才艺。

      我们会逐渐加大在电子版《大众摄影》杂志制作上的投入,有选择地在不同的媒体上宣传iPad版《大众摄影》杂志,吸引更多年轻的摄影群体阅读iPad版《大众摄影》杂志。

      目前来看,纸刊发行量未受到了新媒体冲击?为何?

      是的,我们发行量至少近三年一直在稳步提升。我认为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我们加强了宣传,加强了网络沟通;二是随着摄影普及率的提高,大家都希望学习摄影,有跟人学习交流的心理,2010年中国数码相机销售量突破1100万台,占了全球市场的1/10;现在中国摄影类杂志远未饱和。英国有28家摄影类杂志,而中国不过十来家。

      贵社的数字化业务体系如何?目前各项业务有怎样的成效?

      答:目前 “大众摄影网”已成为最具影响的摄影网站之一,我们举办各种摄影活动,同时主编与摄影爱好者在线交流。现网络用户已大大超出了纸质杂志读者的范围。

      去年夏天我们开通iPhone版《大众摄影》之后,带动了今年纸质《大众摄影》杂志订阅量上升。iPad版《大众摄影》自去年底上线免费阅读反应平平,但今年三月正式进入收费版之后,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有两万多读者下载客户端,包括很多海外读者。

      iPad版本内容、发刊时间、定价如何?如何运营?

      内容目前是PDF原貌版,发刊时间与纸刊不同步,因为每期都要经历苹果的审核。目前iPad版定价1.99美元,手机iPhone版免费,只是作为品牌宣传之用。

      在您看来,摄影类杂志在数字化进程中有特别竞争优势吗?与同类杂志相比,您认为贵社在数字化方面有何独到之处?

      答:摄影类杂志有其特殊性,电子化后比纸版更好看,纸刊看的时候是反射光,而电子刊是透射光。便利性上来讲,现在读者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购买阅读。这扩大了杂志的知名度,当然也有利于竞争了。

      在设计数字化业务之时,有设想过哪些赢利点吗?哪些是可行的?

      答:除了销售电子版《大众摄影》的收入之外,我们目前还没有设计其他的赢利点,但将来我们会考虑其他盈利模式。

      新旧媒体之间如何借力?

      答:我们调查发现,电子版读者与纸质传统读者群的交叉并不像想象那么大,电子版《大众摄影》的出现即可以吸引不看纸版的新读者,又可敦促老读者更关注纸质《大众摄影》。

      一路走来,认为期刊数字化难点在哪?

      答:要做好数字化的期刊,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人才,同时做好更多内容。有了专业的人才,方可以将数字化媒体制作得更加完美。

      说到做数字化做新媒体,大多数刊社或者传统媒体首先想到就是内容的平移,再进一步是品牌的平移。那么,未来数字化之后的《大众摄影》会是怎样的?

      答:一定要做到内容与品牌的同步平移,借助《大众摄影》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累积的读者资源、编辑经验、品牌影响,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进一步扩大影响,让更多的摄影者认识《大众摄影》,阅读《大众摄影》,延伸《大众摄影》在摄影人群之中的品牌形象。

     
 
                                                                       作者:陈俊丽   来源 :中国数字期刊行业资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愈演愈烈的期刊收费 “没钱你投什么稿”惹人怒
下一篇:陕西省首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传媒集团成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