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大家 启迪大众—上海大学《自然杂志》连续38期刊登院士科普文章
2011-05-11 11:14:00 来源: 点击: 《自然杂志》创刊于1978年,历经三十余年风雨,始终坚持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读者科学素养。2005年,《自然杂志》改版,杂志栏目和版式做了适当调整,坚持向自然科学各方面专家约稿,坚持刊载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学术文章,所刊载的文章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优秀稿源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而作者层次是文章质量的重要保证。2005年第1期至2011年第2期,《自然杂志》已经连续38期刊登院士文章。根据中国知网最新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版)统计数据,《自然杂志》影响因子为0.866,在504种科技期刊学科排序中名列第33位。
一、大家云集 撰文满百
近6年来,《自然杂志》共刊发487篇文章(“自然信息”除外),其中院士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为100篇,占刊发文章总数的20.5 %。2005年刊发院士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23篇;2006年20篇;2007年14篇;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9篇和8篇;2010年刊发院士文章数量有较大增加,达到21篇。另外,2011年第1期和第2期共刊发5篇院士文章。
近6年共有近70位院士或诺贝尔奖获得者为《自然杂志》撰稿,包括陈颙、陈和生、陈晓亚、程国栋(2篇)、戴立信、戴汝为(3篇)、都有为(2篇)、方成、方精云、干福熹(2篇)、郭爱克、黄荣辉、李德仁、李小文、刘嘉麟(2篇)、刘新垣、刘振兴、马瑾(2篇)、欧阳予、欧阳钟灿、欧阳自远(3篇)、裴钢、童秉纲、汪品先(3篇)、王育竹、王梓坤、吴新智、席泽宗、冼鼎昌(2篇)、徐至展、姚檀栋、翟明国、张家铝、张景中、张宗祜、郑度(2篇)、郑永飞、周国治、朱清时、孙鸿烈等4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赛娟、胡思得、姜文汉、金鉴明、廖万青、林宗虎(4篇)、刘广志(2篇)、刘尚合(2篇)、马建章(2篇)、潘镜芙、彭苏萍、山仑、王浩、王永炎(2篇)、闻玉梅(2篇)、周邦新(2篇)、周永茂等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振宁(2篇)、特奥尔多?亨施(2篇)、艾尔温?尼克、理查德?施罗克等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杰弗里?沃兹沃斯(美国工程院院士)、C T Liu(美国工程院院士,2篇)、郭位(美国工程院院士)、沈照理(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篇)、吴明红(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篇)、周忠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篇)等6位外籍院士。在这些院士或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戴汝为、方精云、汪品先、朱清时、周邦新、林宗虎、欧阳自远、C T Liu为本刊编委,共撰写18篇院士文章,占院士文章总数的18%。
二、突出重点 关注热点
《自然杂志》关注国内外科学发展热点,每期组织专题报道,如近几年报道的专题有生命起源(达尔文年)、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地震海啸、青藏高原、低碳、清洁能源、环境等科学热点,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召开,专题选择以世博科技为主。2011年3月份发生东日本大地震,《自然杂志》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专家撰稿,在二个星期内就收到中国地震局院士稿件,在今年第2期(4月20日出版)刊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属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及技术科学部共6个学部。对近6年为《自然杂志》撰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进行学部分析后发现,有18位院士来自地学部,占院士作者总数的44%;9位院士来自数学物理学部,占总数的22%;其次是来自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院士,为5人,占总数的12%。这样的学部分布,一方面与《自然杂志》主要侧重于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倾向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地震、海啸频发,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自然杂志》为突出稿件的时效性,注重邀请地学部院士撰稿,显然这方面的专题组稿工作做得比较突出,取得了显著效果。当然,在邀请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撰稿方面,《自然杂志》编辑部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工作还有待加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属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及医药卫生学部。在近6年为《自然杂志》撰文的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人来自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4人来自医药卫生学部,来自其他几个学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各为2人左右。
纵观《自然杂志》近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自然杂志》的约稿工作卓有成效,作者层次较高,约1/5的文章为院士或诺贝尔奖获得者所撰写。这些文章真正符合该杂志16个字撰稿要求,即“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2005年至今,《自然杂志》已经连续38期刊登院士文章,这是值得欣慰的成绩!我们也将继续向各学科专家约稿,为奉献更多精品文章,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而努力!
上海大学期刊社
2011-4-29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