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期刊业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2010-10-18 13:54:00   来源:    点击:

   

    尽管期刊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尽管期刊面临市场激烈竞争,但是上海期刊近年来还是有不俗的表现。

  据统计,上海有13种科技期刊被SCI收录,它们是《细胞研究》、《亚洲男性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分子植物》、《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国化学》、《化学学报》、《有机化学》、《应用数学与力学》、《数学年刊B》、《中国光学快报》、《核技术》、《无机材料学报》。

  根据近日发布的2009年期刊引证报告,《细胞研究》、《分子植物》、《中国药理学报》、《亚洲男性学杂志》的影响因子分别达到了8.1512.7841.7831.688,均超过1,位居国内期刊影响因子的前列。其中,《细胞研究》在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发表原创论文的147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4位,首次进入前10%,并连续5年在中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一。

    《生理学报》、《中西医结合学报》、《法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被当今世界上最广泛、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收录。

    在全国2009年社科期刊转载量排名中,《学术月刊》名列第一。《社会科学》、《复旦学报》、《探索与争鸣》分别列第六、十四和二十三位。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最近公布了2009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率)排名。《复旦学报》在高等院校主办学报排名中,按全文转载量排名第二,按全文转载率排名第一。在社科院、社联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排名中,《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探索与争鸣》在按全文转载量排名中分列第一、二、十位;在按全文转载率排名中分列第二、三、十一位。

  作为国内最早创办的纯文学期刊,《收获》在国内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现在该刊平均期印数仍然保持在10万册左右,除了维持杂志正常的运转之外,每年还有一定的盈余。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在国内纯文学期刊中都是首屈一指。

  《故事会》虽然近年来平均期印数有所下降,但仍和甘肃的《读者》、湖北的《知音》等同处于国内通俗类期刊的第一集团。

  《世界时装之苑》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告收入有所下降,仍然保持在一亿元以上,居国内同类时尚类期刊前列。

  但是与此同时,兄弟省市的期刊改革、探索前进步伐也正在加快。

  ——《时尚》和《瑞丽》早已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瑞丽》充分做足细分市场,《可爱先锋》、《服饰美容》、《伊人风尚》、《家居》分别覆盖了1640岁四个年龄段的城市女性,达到了“伴随女性生命的每个阶段”的目标。 时尚传媒集团旗下拥有《时尚》、《时尚先生》、《时尚健康·女士》、《时尚健康·男士》、《时尚旅游》、《时尚芭莎》、《时尚好管家》、《时尚座驾》等14种期刊,已经发展成为年收入10亿元左右的大型期刊传媒集团。

  ——《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小说月报》近年来正在增加作品内涵和题材,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收获》的龙头地位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读者》走上了系列刊的发展道路,已拥有《读者欣赏》、《读者爱漫画》、《读者·原创版》、《读者·乡土人文版》、《读者·海外版》、《读者·大字版》等六种系列刊。

  ——《知音》衍生出《知音女刊》、《知音美文》、《打工知音》、《知音女孩》、《知音文摘》、《知音漫客》、《知音·海外版》等七种子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兄弟省市期刊业的进取发展让上海期刊也看到了差距。在深化改革的当今,上海的期刊业是否还需要深思一些问题:

        ——社办期刊虽然一直是上海期刊出版的主力军,但现在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有的社办期刊没有专职编辑,由图书编辑兼做期刊编辑,有的社办期刊只是出版社的一个编辑部,无独立自主权,编、印、发、广告经营分离,使社办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的束缚。

        ——上海期刊界领军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寥若晨星。一些期刊的主编或由知名人士或相关领导兼任,或只是挂名而已,并不负责期刊的日常事务。由于没有一个能力强的实际主编全面处理日常工作,期刊难以发展。

         ——一些期刊,一方面对编辑素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薪资待遇、发展平台对优秀的青年人才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编辑队伍青黄不接。还有一些期刊由于待遇低、编辑工作条件差等原因,一些有作为的中青年编辑人才逐渐流失,脱离了编辑岗位。

        ——近年来外省市纷纷加大了对纯文学期刊的扶持力度,这些杂志拿到补贴之后,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了和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大幅度提高稿酬标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扶持力度有限,虽然一些期刊的吸引力影响力尚在,但竞争力毕竟已经下降。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期刊因刊号原因发展困难,而有一些期刊刊号资源则没有得到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困难……

        可见现行体制、机制已不适应上海期刊业发展。体制、机制的弊端既有外部的,也有期刊杂志社(编辑部)内部的。譬如有些效益比较好的期刊,由于没有完成转企改制,只是非法人编辑部,还没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期刊自我发展的后劲和动力严重不足。

        有的期刊杂志社(编辑部)缺乏经营自主权,事无巨细,未经“婆婆”同意,无法实施,严重束缚了期刊的发展。

        有的期刊小富即安,只要碗里有了,锅里还剩,那就心满意足不思进取。有的期刊目光短浅,只要能应付眼前的出版,就不去思考未来的发展……

        居安思危,闻鸡起舞。在文化体制正在改革的今天,如何适应上海特点,如何学习兄弟省市的经验;如何在今天,乃至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实现上海期刊业的发展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上海期刊人的肩上。

        我们对一些期刊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要有有效的解决办法,要有新的思路:

        ——譬如如何打造期刊集群、组建期刊集团,以使期刊业做大做强,尽快再培育出这样的顶级期刊。

        ——譬如如何加大对学术期刊的扶持力度,大力引进并培养学术期刊的领军人才,破解期刊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优化结构,稳步提高上海学术期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譬如如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使期刊与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媒体融合,实现跨媒体复合。

  当体制机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期刊业发展众多瓶颈之根本时,我们要想上海期刊业有大的发展,也许最重要的是按照党中央关于新闻出版的要求,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

  上海是期刊业的重镇,历史上有过多次的辉煌。今天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重振上海期刊业的雄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10年期刊经营与管理研修班
下一篇:数字化势在必行,图发展共商对策—全国高校文科学术期刊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研讨会会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