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完善杂志综合质量管理体系

2010-05-27 14:35:00   来源:    点击:

   

http://www.bkpcn.com  2010年4月23日 
 

         自1887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前身《博医会报》创刊以来,截至2009年12月,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已发展到123种,涵盖了我国医药卫生科学的多个专业。为了对如此庞大的期刊群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建立完善了综合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1)严格的“三审五定”出版程序。(2)集中审读:专家分成若干小组,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以26项指标对期刊质量进行全面评价。(3)分开审读:专家通读期刊。(4)严格出刊后15日内上报自检制度。(5)制定根据差错性质分级处罚管理办法。
 
        在规范与制度方面该社确立了稿件评议的“三审五定”制度。“三审”为编辑初审、专家(至少2位)外审、定稿会终审,“五定”为供稿编辑、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期刊总编辑、杂志社社长或总编辑五级审核定稿。

        该社制度化建设包括行政管理、质量管理、出版管理、网络管理、财务管理等几大部分,有《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出版质量管理办法》《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读办法》《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评估体系》《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综合质量评比标准》等。

        杂志社在参考国内外期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期刊评价体系,经过3年的试运行,基本能客观评估系列杂志的综合质量,在设置相关指标时,加大了编辑出版质量的权重,并为了系列杂志的整体品牌发展,增设了运营质量评价。

        经过专家会议多次研讨和实践经验总结,确定了26项评价指标。评价层面和有关指标设置如下:(1)政治质量:无分值。如发现确实存在政治性错误,即进行通报批评。(2)学术质量:占50分。主要指标选择了表征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地区分布数等指标,发文信息的基金论文比、重点号率、组稿率、稿件录用率、论文发表时滞等指标,能表征第三方评价效果的二次文献转摘或被重要数据库收录等指标。重点增加了期刊设计和策划的评价比重,加强了编辑能力考察。(3)编辑和出版质量:占40分。这也是杂志社质量管理的特色部分,中华医学会多年建设的高素质编辑出版队伍为其可行性奠定了基础。方式以集中审读为主,按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板块分成封面版权目次、摘要、图表、文字、研究设计与统计学、参考文献、印刷出版7个小组进行审读,针对各部分设计详细的评分表量化考核,标准为相关项目的国家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4)运营质量:占10分。以组织管理、期刊声誉、经济效益、出版发行、对集团贡献等指标进行考评,根据文化体制改革和当前科技期刊发展大环境设置。

        评价体系的应用:2007—2009年,杂志社分别聘请了多位专家对系列杂志进行集中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在《杂志工作通讯》上公布系列杂志大排名,激励和督促各刊全面加强质量建设。

        杂志社不定期组织系列杂志分开评审。如2006年,杂志社在全系列内聘请33位审读专家,对系列杂志进行了逐本审读,针对各刊实际提出具体意见。审读专家表示,杂志审读也是学习和借鉴其他杂志办刊经验的过程。受检期刊则表示,许多专家在审读期刊质量的同时,也对期刊的建设与规划提供了意见,开拓了办刊思路。

        自检是系列杂志另一个优秀传统。在期刊出版后15日内,各编辑部需上报自检表至总编室备核。及时自检既是对当期编辑出版质量的自省,同时又避免了某些差错重复出现。为鼓励期刊自检,除重大差错外,在年终对期刊编辑出版质量进行奖惩时,对自检时已上报差错者减免处罚。杂志社还不定期组织社内老编审抽检杂志,在最短时间内反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读者》将推出“读者电纸书”
下一篇: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世界第二

分享到:
收藏